“隐形首富”非法开采,谁是幕后黑手?

日期:2020年10月09日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秦梦菲 浏览: 打印 字体:

一家名为青海省兴青工贸工程集团有限公司(即“兴青公司”)(即“兴青公司”)的企业,打着生态修复治理的名义,在祁连山南麓腹地木里矿区进行掠夺式采挖,“挑肥拣瘦”,只吃“特厚煤层”,获利上百亿元人民币,获利上百亿元人民币,生态的破坏让人触目惊心。深思,疯狂盗采背后的原因,也暴露出我国行政监管的怠惰。

 

三年前,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题三年前就被中央通报,声势和力度空前的问责风暴,开启了祁连山史上最大规模的生态保卫战。祁连山位于青海、甘肃两省交界地区,是中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。“开膛破肚”式采挖触目惊心,掩埋大片草地,高达四五十米高的渣山吞噬着祁连的好风光,非法开采毁掉了脆弱的高原生态,并直接威胁到黄河上游的水源地安全。

 

兴青公司为何能长时间逃避监管、瞒天过海?


兴青公司作为一家没有采矿资质的企业,且没有探矿权也不属于兴青公司,但就是这样一家不具备资质的公司,却能在当地长期从事煤炭开采。,不仅如此,在祁连山生态恶化,采矿业全面叫停之后,兴青公司却仍然以生态修复之名,行疯狂盗采之实。


兴青公司内部知情人士透露说,该公司经常是白天迎接检查、夜间组织开采,或者上级领导、执法人员前脚刚离开、后脚就恢复生产,这些报道细节,直指当地监管部门不履职不尽责的弊病,生态防线几乎形同虚设。

 

监管缺位,蚕食政府公信力!


此次破坏生态事件,存在监管执法机关严重缺位,不积极作为的问题,每一个影响巨大的恶性事件背后,都存在着监管执法机关不作为、执法缺位、以罚代管、甚至权钱交易的问题,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形象,不断蚕食政府的公信力。


中央要求整治,地方敷衍了事,形式主义走过场,官僚主义不作为,官商勾结,监管缺位、以罚代管,青海兴青公司肆无忌惮的开采,当地监管部门的形同虚设,无一不印证着当地“执法的不作为,权钱的乱作为” 。


青海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,发布了关于木里矿区非法开采问题专项调查工作进展情况,确认兴青公司的非法开采行为,同时宣布免去梁彦国(正厅级)、李永平(副厅级)两位同志所任职务,接受组织调查。


重大生态问题被彻底曝光,相关责任人也被全面调查,预示着祁连山的“伤痛”,正朝着“愈合”的方向前进,国家对绿水青山的重视,中央对违纪违法行为的零容忍,都让我们看到了绿水青山的希望、看到了政府的公信力、看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。


监管执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、保证社会规则与法律有效执行的核心力量,在司法准则“有法可依、有法必依、执法必严、违法必究”中,后三句都是对监管执法机构的要求,如果监管执法机关不认真履职、不积极作为,再好的法律也只能是一张废纸。